《中华香文化大典》编纂体例
(以下简称大典)
(一) 总体结构
顺序为:序言、目录、正文、后记、参考书目。
一、序言:分总序和分序。“总序”(作者楼宇烈)从宏观的历史使命、社会意义、文化传承等各方面,对丛书出版的重要意义作一个高屋建瓴式的阐述。“总序”只刊列在每个系列中的卷首。“分序”刊列与《大典》每一册书的正文前面,从微观上针对具体每一本书的内容作一个介绍。可以纯从专业角度写,也可以加进个人对砚文化的一些感想、感悟。作者为各系列的主编或撰稿人,也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写。
三、目录:每卷每册书各章、节的标题和对应的页码数,以供检索之用。
四、正文:每卷每册书的主体内容部分,编写体例下节单列。
五、后记:由主编或撰稿人撰写,内容是对编缉这一册书(或这一辑书)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。原则上每一册书都应该有后记。
六、参考书目:每卷每册书所引用过或借鉴过的他人著作(或文章)排列目录。按序号、作者、书名(文章名)、卷次、出版者(杂志名)、版次、页码、出版日期(杂志的年份、卷、期数)编排。此条视具体情况而定,有文则录。
(二)各章层次安排(建议稿)
《大典》体系庞大,书目众多,需有统一的编写格式,这是《大典》整体统一性的重要体现。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:
1、大典编纂分“典”、“卷”、“册”三级。
2、“册”的文字编写分“章”、“节”、“图片说明”、“引注”四级。
3、“册”的内容及编排顺序为:总序、总论、分卷总论、单册序言、目录、正文、参考书目、后记。
4、有的卷目为了保障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,如篇幅过大,可分上、下册或上、中、下册。
5、各册作者负责所编书目的目录、正文、参考书目、引注的编写及所编书目所用图片的提供,并以电子版方式交稿。由编务组负责统一排版并打印样书。
6、为保证印刷质量,书中所用图片的电子文本原则上不能低于300DPI(打印分辨率)。
7、年份须用全称,不能用略称。如“1998年”不能略写成“98年”或“九八年”、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”不能略写成“八十年代”。
8、为保障各位作者的积极性及《大典》编写的活力,需充分尊重各位作者的编写构想与文字内容。
(三)初选分卷名目
一级:《中华香文化大典》
二级:《中华香文化大典·××卷》
1、《香祖香史卷》
2、《香文香图卷》
3、《香礼香俗卷》
4、《香料香品卷》
5、《香具香服卷》
6、《少数民族香文化卷》
7、《一带一路香文化卷》
附:各卷内容简要介绍
1、《香祖香史卷》
分成三部分,一部分是香祖神农与香文化的起源,二是香史中重要人物的详细介绍,三是历代香文化发展的详细历史,结合用香内容的内史和和诸如政治、宗教、经济、技术等社会环境的外史来写,且侧重于外史,内史则做一般性说明,涉及具体知识和技艺性的内容则放在香礼和香俗卷。这三部分中,前两部分便于大众传播,第三部分的便于学术研究。
2、《香文香图卷》
有关香文化文字和图片的原始资料的全面收集和整理,搜罗和整理历代与香文化有关的诗词歌赋、文章、书法、绘画、拓片、实物照片等,都要按学术规范详细标明出处和来源,以作为香文化研究的一手材料。
3、《香礼香俗卷》
分为颂香、雅香、风香三部分,分别整理和挖掘历代庙堂和宗教用香、文人用香以及民间用香风俗及故事,尽可能收集其中的礼仪和技术的细节。
4、《香料香品卷》
按品类划分各种香料和香品,具体描述芳香动植物等香材的培育、加工和使用;各种和合的香品的配制及特性。
5、《香具香服卷》
历代香具的特点、生产工艺及其文化内涵,以及用香服装的样式及内涵。
6、《少数民族香文化卷》
按民族分写,每个民族都按香史、香文香图、香礼香俗、香料香品、香具香服这五大类收集资料加以编撰。
7、《一带一路香文化卷》
按国家分写,每个国家都按香史、香文香图、香礼香俗、香料香品、香具香服这五大类收集资料加以编撰。